2017-12-30

四个季节 四个故事

挂上电话,完成今年最后一个电话面试,2017的工作到此结束。剩下几天的休息时间并没有什么特别安排,只想一个人静静等待2018的到来。

2017经历了许多事。有的仿佛已经过去很久,但掐指一算,不过也才两三个月。要是把今年的事一一记个流水账,估计得写小十万字了。当然,并不是每件事都会装进记忆的行囊。收拾收拾,这几个故事值得定格在2017的画面中。

阳台外的风景

外面一道铁门,里面一道木门——这应该是二三十年前北京民宅的标配。穿过这两道门,里边是我未来几年落脚的地方。房子看上去很破,房龄比我还大,装修也是十几年前的。好在以前的住户保护得不错,清理之后简单布置就是一个温馨的小窝。

春节之后就开始搬家。那段时间几乎是身无分文,全靠信用卡过日子。工资一到账,马上就还款,手上基本没有现金。有一天要办个什么手续,得去FESCO借户口。600的押金怎么也凑不齐,所有银行存款加起来不到100,最后不得不找同事借了点。

搬家后买的第一件家具是床和床垫,买完之后就买不起第二件了。所以搬进去的头几周家里是没有窗帘的。春日的阳光每天5点就把我照醒,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还是起床上班吧,多挣钱才是硬道理。每个月都踩着信用卡账单日买东西,还得仔细计算下个月的工资能不能还清。只要不出差,每个周末都去逛宜家,晚上回来装家具,周周弄得腰酸背痛。我列了一个很长的列表,上面有热水器、冰箱、灶台、空调、电视等需要一一添置的物品,并且根据需求的轻重缓急排了序。每周勾掉一项就是最大的进展。直到某一天我买了4把椅子,终于达成了第一个里程碑——可以请朋友来家里坐坐。

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暖屋趴,由于灶台还没弄好,最后点了海底捞外卖,也许今后的生活能像火锅一样红红火火。没有音乐,没有热舞,铺上开哥两年前送的麻将,无意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事儿没事儿过来搓搓麻。

直到七月底这个浩大的工程才告一段落。回想这半年的折腾,真心觉得有个窝不容易。倒上一杯酒,瘫在沙发上,让我好好享受一下这个窝。

卧室

2016年一共出了6趟差,当时想着今年会少几次吧。不料2017年保持了这个数字。虽然坚持飞国航,但6这个数字比较尴尬——已经飞得不少但还不够金卡的坎。还得老老实实当个普通乘客。

坐12个小时的经济舱对身体是个考验,除此以外出差还是挺享受的。比如出差期间吃得最好,同事们都指责出差是体重增加的罪魁祸首;再比如出差期间读书最快,全年的读书目标都靠这几次出差赶进度;还有就是出差期间和同事聊天最多,既和美国同事聊也和北京一同过去的同事聊,深谈尬聊都有。

对于聊天,打小儿我就特别喜欢。不是和小朋友一起,而是和叔叔阿姨聊,一聊就是一个晚上。跟他们聊天特别能满足我对大人世界的好奇心。现在和同事聊天,依然是好奇心驱使。除了工作以外,我还会聊他年轻时的环球旅行,聊他在好莱坞当演员的女朋友,聊他刚出生的可爱宝贝,聊他在克什米尔的国际贸易大亨老爸。

每次聊完都收获满满,像读了一本书,也像看了一场电影,最重要的是多交了一个朋友。在回程的飞机上,整理出差时聊过的林林总总,突然觉得工作并不难。如果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诉求和纠结,好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工作其实不是一件一件死板的事,而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

以前在学校花大量时间训练解题能力。现在工作中更多是在回答为什么要做这道题。对人的不断了解也改变着我看待问题的方式。三年前刚从校园走出来的那个小屁孩,到2017的夏天已经蜕变成一名训练有素的职场新兵。

Hulu洛杉矶办公室前留影

我的生日在秋天,而今年正好是而立之年。从出生到现在,一半时间在家里过,一半时间在外面浪。十五年来第一次把爸妈接过来,一家人又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接过来之前还很忐忑,毫无过渡,直接一起住上俩月,不会有摩擦吗?结果比我预期好很多,并没有什么摩擦,有的只是对“而立”二字的理解。

爸妈在北京的俩月我出了两次差。出差前老爸就一直问家里电费还剩多少,生怕在我出差期间家里停电。我说电表上有余额,电表没亮就至少还有100多块钱吧,换算成电量能用好一阵了。老爸还是不放心,这边还吃着饭呢,就拿着梯子要去楼道查电表。我只好放下碗筷,立刻去查清剩余电费,老爸这才安心。

出差期间,家里的网络出了故障,机顶盒看不了电视。我在微信里远程指挥,让他们试试把路由器和机顶盒的电源断掉再重启。重启了路由器,不行;又重启了机顶盒,还是不行。结果就是我出差回来前爸妈就没看成电视。我回家后,同时重启了路由器和机顶盒,行了。

小的时候觉得爸妈是天,爸妈是地,只要有他们在,自己就能无忧无虑的玩耍。现在我成了依靠,天要是塌下来就得我去顶着。这样的角色转换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快。

爸妈在北京的俩月,基本上我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两天带他们出去玩。还没结婚呢,已经过上带“小孩”的日子了。老爸喜欢喝酒,买了几箱放在家里。尽管我再三强调不用的箱子要尽快拿出去扔掉,老爸还是舍不得,把装酒的箱子折好藏在阳台角落,不料不到半天就被我发现。难道是在报复我当年把东西藏电视机后面的事吗?

30岁生日

涮肉、搓麻、捏脚,这是2017跳不过的记忆。

我家很窄,但刚好容得下一张麻将桌,所以时不时大家就来搓一下。不为输赢,只为喝酒吃饭谈天说地。来搓麻的都是认识多年的好友,大家的牌风也各有千秋。说来有趣,各位麻友分别在不同时期去国外待过一段时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长时间在国外待过的人。虽然我往返中美的次数可能最多,但我仍然是在北京坚守最久的一个。

看着好友来来去去,有时有一种莫名的感慨。以前一起约饭的朋友现在已经离开北京,现在一起搓麻的朋友几年前还在海外浪荡。来一拨走一拨,走一拨又来一拨。这让我想起今年极限挑战第十期的时光之桥。当无形的时光变成那座笔直的大桥,漫步之上,瞬间就有万千感慨,不禁泪崩。如果四处奔波,每个地方都有朋友,感觉世界就是我家;如果坚守一地,每时每刻都有客人,感觉我家就是世界。

喜欢听好妹妹乐队的《一个人的北京》,但我的心比歌词要积极。虽然一个人在北京闯荡,生活不易,但有朋友的地方就不孤独。一起搓麻一起捏脚,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就像时光之桥最后的绚烂烟花,每一次绽放都照亮了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都有朋友一起走过。

十年之后再看2017,也许还能想起开哥打牌时的口头禅“富贵险中求”,也许还能想起梁总那把霸气的清十八罗汉。无论如何,搓麻的快乐一定会装进2017的行囊带到未来。

清十八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