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应该静下来想一些话
我想应该静下来走一段路
我想应该静下来看一本书
我只想静下来做这些事
——赵雷《静下来》
古巴游记
古巴,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古巴在国内媒体曝光率并不低。但真正问起来有没有人去过古巴,说是的估计没几个。我也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去古巴的。也许是听了晓松奇谈里关于滚石古巴演唱会的故事,想去聆听50万人疯狂后留下的余音;也许是担心奥巴马访问古巴后会有大量美国游客涌入古巴,从此再也看不见历史的真迹;也许仅仅是因为我想去一个遥远的角落,一个与世界隔绝的角落。总之,遥远、神秘、冷门,古巴几乎是我旅行的最佳目的地。
当我想去一个地方时,通常不会直接去找攻略,而是先读一两本关于目的地的书,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风情,酝酿一下感情(是不是有点作……)。当好奇心填满时,我再开始看攻略。攻略可以帮我去到想去的地方,但我不想复制别人的路线,只想跟着自己的好奇心走。关于古巴的书并不多,汤荻的《古巴印象》是我很喜欢的一本,旅行途中也一直带在身边,时不时翻一翻。

好了,书看完了,感情也酝酿好了,该策划策划行程了吧。
机票与签证
如果你的初中地理不是体育老师教的,你大概应该知道古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往南,位于加勒比海的西北部。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去洛杉矶出差。从洛杉矶出发去古巴比从北京出发近了不是一丁点。所以我准备薅一下公司的羊毛,等到下次出差结束后从洛杉矶出发去哈瓦那(敲黑板,哈瓦那是古巴首都)。
在美古关系改善之前,美国没有直飞古巴的航班。奥巴马访问古巴后,许多航空公司开通了直飞航线,在priceline上可以轻松查到。正准备订票时我发现美国法律仍然禁止以旅游为目的访问古巴。也就是说直飞航线是有滴,想去旅游是不可以滴。这啥意思?我又查了查,根据美国国务院的规定,有12种情况允许乘坐这些直飞航班。具体的不多说,总结一下就是:如果你的目的是去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古巴人民,给他们带去民主和希望,那么欢迎乘坐这些直飞航班。
那没辙,还是别直飞了。我还在美资企业工作,上了黑名单可不好。如果转机,通常都是经过墨西哥(从北京出发则通常是在莫斯科或巴黎转机)。我当时制定了两套方案,一个是在墨西哥城转机,一个是通过坎昆。如果对历史感兴趣,墨西哥城附近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很值得一去。如果对比基尼感兴趣,坎昆则是不二之选,那里有加勒比海最美的沙滩。我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后者。倒不是我对比基尼感兴趣,只是对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的感情还没酝酿好,准备下次单独去。

如果你持有中国护照并且有美国的商务旅行签证,进入墨西哥则不需要额外签证。从墨西哥去古巴也不需要签证。也就是说,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想去古巴旅游,办一个禁止去古巴旅游的美国的旅游签证就可以了(有点绕@_@)。当然,去古巴不需要签证不等于不需要花钱。你得在墨西哥机场花25美金买一张旅游卡然后填上个人信息。入境古巴的时候,这张手写的小纸条就是你的古巴签证。

从洛杉矶出发,大约经过6个小时的飞行到达坎昆。从坎昆到哈瓦那则再需要大约1小时的飞行。当飞机平稳降落在哈瓦那机场的时候,我不由轻轻的喊了一声:“古巴,我真的来了!”
哈瓦那第一印象
破——这是对哈瓦那的第一印象。
飞机降落在古巴最主要的机场——何塞•马蒂国际机场后,刚下飞机,左三星右华为的巨幅广告随即印入眼帘,看上去还颇有一些国际范。但是机场里的设施并不先进,至少很陈旧,最多就是十几年前中国支线机场的水平。在机场叫了出租车前往市区。机场高速很宽阔,但坑坑洼洼并不平整,路上车辆也很稀疏。两旁的风景其实很普通,但因为刚到,兴奋劲儿还在,看什么都新鲜。配上出租车里喧闹的拉丁音乐,分分钟内已然已经置身古巴风情中。
往常去其它地方旅行我都会提前看Google街景,熟悉一下要去的地方。但这次去古巴能找到的照片基本都是游客拍摄的风景照,并没有一个全景的概念。在亲眼看见之前,并没有把握说哈瓦那市区是什么样子。就像带着神秘面纱的少女,揭开真容的一刻往往让人激动也让人紧张。因为结果也许超出预期,但也可能让你非常失望。对我而言,旅行就是去看不一样的风景、体会不一样的心境,答案并没有对错。
进入市区的结果是——比想象的要破,而且不是一般的破,越往前走越破,没有最破,只有更破。分享两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


这不是什么贫民窟、城中村,就在市中心。如果旅行是去验证一个预设的答案,看到这样的结果一定很失望,因为它和心中的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但如果旅行是去寻找未知的答案,当它就在眼前,看到了也就满足了。也许有人会问,跑大老远去看这样的答案是不是有病。我只能说我很幸运,最先看到的答案是最差的一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哈瓦那和古巴不断给我惊喜,给出的答案一个比一个惊艳。
插播一段历史——关于何塞·马蒂
提到古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卡斯特罗,以及美国中情局策划的634次暗杀行动。但这只是古巴历史最最近的一段。到了古巴你会发现,何塞•马蒂才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民族英雄。刚刚已经提到了何塞•马蒂国际机场,除此以外,哈瓦那还有何塞•马蒂纪念碑、何塞•马蒂广场、何塞•马蒂雕像等等。以我浅薄的历史知识,中国历史上能对标的就是孙中山。何塞•马蒂在古巴人民反殖民地斗争、争取独立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牺牲在战斗一线,为古巴人民所歌颂。卡斯特罗掌权那都是古巴独立几十年之后的事了,与何塞•马蒂不能相提并论。

货币与住宿
现在扯回在古巴旅游的经历。除了签证和机票之外,一般出境旅游还要准备货币以及预定住宿的地方。燃鹅,到古巴之前这几样东西我都没有准备。
古巴有两种流通货币,普通古巴人民用的叫古巴比索(CUP),外国人用的叫可兑换古巴比索(CUC)。如果你跟我一样老或者比我更老,你应该知道我国曾经实行过外汇券制度。普通中国人民用人民币,外国人用外汇券。CUC就是古巴的外汇券。在古巴,CUC和美元1:1挂钩,可以在何塞·马蒂机场兑换。但如果真用美元去兑换,对不起,古巴和美国并不是朋友,需要单独加收百分之十的惩罚性的手续费。为了省掉这点钱,我事先在国内换好加元,最后在机场用加元兑换CUC。在古巴,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用CUC。作为外国人,你可以去外国商店用CUC买东西。感觉是一种特权,但事实上并不实惠。外国商店的东西比普通商店贵多了。
在古巴,住宿比我想象中方便许多。去之前听说有各式各样的家庭旅舍,在Airbnb上也能搜到,但没法预定(万恶的美帝只允许大家去拯救古巴人民,怎么会让大家去拉动GDP呢)。最后我索性没有预定,想着到了哈瓦那再说。后来发现这样挺好,至少先看看满意不满意,然后再决定住不住。古巴的家庭旅舍都叫CASA,有统一标识。让我意外的是满大街都能看见CASA的标识,任君挑选。如果拎着箱子往前一凑,一般都有人来招呼你,带你进去看房间。如果会点西班牙语就完美了,因为他们完全不懂英文,更不懂中文,也没有网。我和同行的小伙伴就一直用Google离线翻译和他们交流。

最后我们在哈瓦那中心广场旁边找了一处CASA,房东Antonio是个退伍军人,很热情。但由于语言不通,我只记住了他憨厚的身影。在哈瓦那的几天我们也没有放弃寻找更好的CASA,但要么房满要么地方不太好,结果那几天我们都住在Antonio家里。他家的位置非常好,步行可达绝大部分著名景点,而且出门就是观光巴士起点站。可以说住他家帮我们省了不少出租车费。像这样普通的CASA,每间房每晚的价格大约30 CUC,也就是30美金左右,相对来说很便宜了,唯一缺点就是Antonio不提供早餐。

哈瓦那美食
由于美国禁运,古巴的物资比较匮乏。当然也不至于挨饿,至少在哈瓦那的古巴人民个个都长得身强体壮(见上图房东)。相对匮乏的物资并不妨碍在哈瓦那寻找美食。有几家餐厅印象非常不错,这里推荐一下。

首先推荐La Torre,一家位于三十三层的餐厅。这个高度在哈瓦那不是最高也肯定是前三。大厦名字我忘了(上图左边绿色那栋),位置非常好,临近滨海大道,旁边就是国家酒店。推荐的原因就是上面风景好——可以俯瞰整个哈瓦那。

餐厅的入口比较难找,一层酒店大堂外边有个小门,进去有一部电梯可以直达顶层。到达顶层后首先是一个酒吧,从酒吧绕进去就是餐厅。里面的菜品中规中矩,我点了个红酒兔腿,口感还行。顺便说一句,去了多家餐厅,感觉哈瓦那吃兔肉的还挺多,可能因为兔肉不用进口?

第二个推荐Los Nardos,是一家西班牙餐厅,在国会大厦正对面。我们去的时候国会大厦刚刚整修完毕,焕然一新。但国会大厦对面的楼实在是破得不像样子。无法想象在这座破楼里居然隐藏着让人难忘的美食。

餐厅很好找,看哪儿有人排队就是了。餐厅在三楼,二楼是另一个意大利餐厅,一楼是酒吧。如果实在饿得不行,可以先去一楼二楼吃点东西垫底。排队的都是排三楼的Los Nardos。里面几乎没有灯光,每桌都有蜡烛,名副其实的烛光晚餐。旁边有钢琴表演,很有情调。我们点了一盘羊腿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羊腿肉。细嫰的肉质、鲜美的酱汁,我至今都念念不忘。价格不到10 CUC(不到50人民币),在北京上哪儿找去啊。Los Nardos还是我第一次在古巴喝Mojito的地方。纯正的古巴朗姆酒,喝上去口感自然不一样。从古巴回来时我还买了几瓶Havana Club朗姆酒,不过再也调不出伴有烛光和钢琴曲的那个味道。

最后要推荐的是La Guarida。其实我没吃成,因为太火爆了,需要提前好几天预定。去古巴前我下载了一个离线旅游地图CityMaps2Go,这家餐厅在哈瓦那的推荐列表里排名第一。如果你喜欢看柯南脱口秀,古巴特辑里有一段就在这儿录制的。虽然没吃成,但也忍不住进去逛了逛。入口像一个废弃的公馆,墙上还有菲德尔的语录。走到三楼的时候就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墙上挂满了名人的照片。看得出来老板的背景非常深厚。

暴走哈瓦那
由于住宿的地方非常方便,稍适休整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暴走哈瓦那。老城的几个景点相距都不远,可以选择步行。先去哈瓦那大教堂。干净宽敞的大教堂广场、不对称的巴洛克建筑、攒动的人头,完全忘掉了昨天看到的破败的哈瓦那。教堂通常只在上午向游客开放,去之前虽然并不知道,但歪打正着,到那儿的时候还可以参观,刚好。

沿着旁边的巷子一路走到教堂背后,一排颜色艳丽的老爷车非常吸引眼球。来之前就听说古巴的老爷车是一大特色,看到之后忍不住拿出相机手机狠狠拍了一通。在古巴街头到处都能看见老爷车。一方面,古巴没有完整的汽车产业,也很少进口,很多老式的老爷车被保留下来一直使用到现在。另一方面,这些老爷车已经成为哈瓦那的名片,没有必要再被淘汰。如果有闲情逸致,可以包上一辆老爷车去滨海大道兜兜风。

往大教堂旁边走,不远处就是海明威常去的酒吧。如果是文学迷,这样的地方一定不会错过。酒吧里人声鼎沸,乐声此起彼伏。相信不少人都是奔着海明威来的吧。

除了大教堂广场,哈瓦那老城还有三个著名的广场:武器广场、圣弗朗西斯科广场和老广场。策划行程的时候非常简单,按照任意方式把四个广场串起来,一路上边走边看,哈瓦那老城就都能逛到了。在我们的行程中,武器广场是第二站。感觉这是最小的一个广场。与其说是一个广场,还不如说是一个公园。这里绿树成荫,如果感觉有些累,不妨趁机坐下来歇口气,避避太阳。

逛哈瓦那老城总会有种错觉,感觉是在一个欧洲小镇。许多欧式建筑都保存完好或修复一新,特别适合喜欢拍照的小伙伴们。接着往前走,不经意间就来到了圣弗朗西斯科广场。

这里也有一个教堂,但我的注意力却完全被一群疯狂打闹的小孩吸引住了。他们时而踢球、时而跳进喷水池里游泳。5月的阳光在他们看来刚刚合适。看得如此出神是因为勾起了童年的回忆。在操场上肆意奔跑、无忧无虑的玩耍,还有什么比童年更幸福?

老广场是今天的最后一站。四方的广场,周围一圈都是典型的西班牙建筑。口渴至极,路边小推车上有可口的椰奶冰淇淋出售。除此以外还有帮你扎脏辫的小贩。要不是我头发太短,真想上去试试。

老广场一角的楼上有观景台,可以眺望附近的海港和城市,门票2 CUC。坐一部老式电梯上楼,观景台的工作人员会首先带你去看一个潜望镜一样的装置。说是潜望镜,其实就是一个大烟囱。烟囱的顶部可以转动,上面装有透镜和反光镜。烟囱下面有一个锅一样的弧面白板,可以显示出潜望镜“看”到的外面的风景。旁边有几根绳子,用来控制透镜的转动和弧面的上下移动(对焦)。长期生活在电动装置和电子芯片控制的世界里,看人操作这样的机械装置倒有点穿越的感觉。再想想初中物理讲的光学知识,都忘差不多了。看完装置出来就是观景台,风景一般,但绝对是摆拍的好位置。顺便装一下文青范,拽着单反当道具,拿手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暴晒哈瓦那
因为第一天的行程基本覆盖了哈瓦那老城的主要景点,在暴走一天之后我们决定第二天改坐旅游巴士,让劳累的双腿也休息一天。没想到一改从暴走改成了暴晒……平时我都不太注意防晒。男生嘛,晒黑就晒黑,无所谓了。但这次我汲取了深刻的教训——上午出去还没到傍晚就晒伤了。还在大巴上,额头就开始疼啊。晚上洗漱时完全不敢认这张脸,像是去非洲暴晒了几个月一样,然而只是在哈瓦那晒了一天。后面几天拍的照片都得经过特别处理,各种美白滤镜、漂白滤镜一起上,回来还得用Photoshop单独处理一下面部。

教训归教训,那一天还是玩得很开心。旅游巴士的起点就在哈瓦那中心广场边上,哈瓦那大剧院对面,20到30分钟一班。终点也在那儿,是一条环形线路。具体价格我有点忘了(我对价格真不敏感),大约25 CUC左右。旅游巴士是双层的,上层敞开,可以尽情欣赏两边的风景,当然坏处就是容易被晒伤。所以再强调一次——一定要带防晒霜,而且要舍得抹!
巴士从中心广场出发,沿着Prado大道向滨海大道(The Malecón, Avenida de Maceo)开去。滨海大道非常宽敞,沿海而建。路旁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但依然可以想象当年美国后花园里人头攒动的景象。在滨海大道上能看到著名的国家酒店,以及新修的美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前的空地上竖满了密密麻麻的旗杆。当时觉得很奇怪,后来听说是因为美国大使馆老用大屏幕显示一些不太友好的标语,古巴政府为了遮住那些标语才立了这些旗杆。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啊。

海的对面就是迈阿密,离西锁岛(Key West)的直线距离才170公里。曾经有多少古巴人尝试游过这段海峡,踏上美国领土。这里插播一小段历史。1966年美国颁布《古巴调整法案》,入境美国一年后古巴人即可获得美国绿卡。1995年将其修改成著名的“干脚湿脚”政策——在海上被拦截的古巴偷渡者会被遣返,但只要有一只脚成功踏上美国领土,就有机会拿到美国绿卡。
在滨海大道上向西行驶了一段,旅游巴士转向哈瓦那城内。哈瓦那西边的城区是比较新的地方,算是富人区。给我的感觉和美国的居民区很像。一栋栋独立的房子临街而建,通常两三层楼,面积也不大,门前有树或者是个小花园。在Airbnb上看到的很多民舍就是这种类型。不过这次并没有机会去住一晚。如果同行的小伙伴比较多,租一栋小房子正合适。
路上还能看到不少古巴老百姓向我们热情挥手。看看这拉风的大货车,是不是想起了东风牌。

旅游巴士的下一站是古巴革命广场,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哈瓦那老城的四个广场,色彩艳丽,温暖活泼,革命广场则刚好相反,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巍峨矗立的纪念碑以及何塞•马蒂的雕像,一切都是高高在上。纪念碑和雕像对面是古巴中央机关。上面有切•格瓦拉和西恩富戈斯的画像,旁边的楼上挂有卡斯特罗兄弟和切•格瓦拉的合影。如果你对古巴政治不敏感,在革命广场上照照相就差不多了。



旅游巴士每站停车但不等人。下车之后票千万别扔,当天之内可以重复使用。第一次路过革命广场时我们并没有下车,想着说先看看后面的风景咋样,万一好看的在后面呢?坐了一圈回来再次经过革命广场时我们才下车拍照。之后我们也不按常理出牌,并没有搭乘旅游巴士回去,而是从革命广场出发朝市中心溜达。

途经一个冰淇淋店——Soderia Coppelia——听说在哈瓦那很火爆,排着大长队才能买到。想起我们小时候,同样也是物资匮乏,好多新鲜玩意儿在大城市才有,而且都得排队。跟着爸妈进城总有好多好玩的。我想在这个冰淇淋店排队的人也都来自古巴各地吧。(我们去那天并没有人排队……)


不经意间走回了滨海大道。虽然离住的地方不远,但想着手中的票可以再用,便又坐上旅游巴士,再来一圈!第一次坐的时候忙着看风景,这次小伙伴掏出手机,执着的拍了30分钟延时。敞篷的巴士看上去拉风,实际上一直受到日晒雨淋。日晒已经说过,早已晒成黑人,雨淋也没躲过。5月初去的古巴,正好是雨季开始的时候。那些天天气变化特别快,出发时艳阳高照,过一会儿就开始暴雨,完了又是艳阳高照。想象一下,坐着敞篷巴士,日晒雨淋,还得拿着手机拍延时,多难得的经历。最后的成片当然很棒,可以说一分钟看完哈瓦那。想看的请我的小伙伴吃饭吧,拍出来不容易啊。
旅游巴士到终点后我们又沿着Prado大道走到滨海大道的起点。Prado大道其实是一条步行街,和北京的正义路很像。中间是花园,两旁是道路。步行街上有卖画的小贩、滑轮滑的小孩、散步的老人。要不是房子这么破败,哈瓦那应该是非常宜居的城市。在滨海大道边上,不少人举竿海钓。小孩们相互怂恿对方跳进海里。这时又想起童年,我肯定是最怂的一个,一个是不敢跳,一个是怕弄湿了回去挨骂。终于,一个小胖子鼓足勇气先跳了下去,噗通一声溅起白色的水花。我想每群小孩里都有一个这样的小胖子吧,你的玩伴里谁是那个小胖子呢?抑或就是你?

坐上最拉风的老爷车——西恩富戈斯,走起!
除了哈瓦那,古巴还有好多城市值得一去。计划行程的时候一二三线城市分别挑了一个。哈瓦那算一线城市,二线城市挑的是西恩富戈斯(Cienfuegos),三线城市则是特立尼达(Trinidad)。其实古巴没那么多线啦,特立尼达基本上就是小城镇。
从哈瓦那去西恩富戈斯可以坐大巴,而且也能在网上查时刻以及预定车票。但最后还是决定租车去。三天的花费大概3、400 CUC。这样行程更灵活,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怎么租车呢?找房东啊。跟Antonio比划了半天,他知道我们想包车去西恩富戈斯,于是拿起电话叽里咕噜跟人说了一通,帮我们找了一个司机。到西恩富戈斯住哪儿呢?找司机啊。司机又打了一通电话,帮我们找了一处人家。就这样,告别Antonio,我们高高兴兴的上路了。
去西恩富戈斯走的是古巴的国家高速。地理上古巴是个长条形的岛国,从东到西有一条贯穿整个国家的高速。和机场高速一样,国家高速路面宽阔,但路况并不好。司机跟我年纪相仿,开一辆蓝色老爷车,戴一副只有一条腿的墨镜。一路上车里放着拉丁音乐,偶尔还有马车从路边经过,别有一番风情。

行程总共不到4小时,我在车上已经开始昏昏欲睡。这时司机小哥问我要不要试一试。我说试什么,他说试一试开老爷车啊。我一下就打起了精神,开老爷车的机会可不能错过,回国后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租到。但我一直开那该死的自动挡,早已忘了怎么开手动挡。我使劲回想,想从脑仁里榨出一点手动挡的感觉。我想起了海淀驾校,想起了去驾校的班车,想起了打卡机,想起了骂我的教练,但就是没想起离合、刹车、挂挡哪个先哪个后。挣扎一翻还是算了,这是古巴之行最大的遗憾。
我不仅被自动挡惯坏,还被国内的4S店惯坏了。估计是因为天气炎热,加上车况也不太好,车爆胎了。我在国内什么事儿都找4S店,让我换胎肯定搞不定,当时就慌了。这古巴的荒郊野岭,哪儿去找4S店。不过司机小哥很强大,迅速换好备胎。换胎的时候我们下车透气,不经意间拍了这张我最喜欢的照片,算是弥补一点前面的遗憾。

相比于哈瓦那,西恩富戈斯是一个很小的海滨城市,明显感觉是富人居住的地方。第一次看见古巴的私人俱乐部,里面有游泳池、网球场,还有游艇。在街上溜达时还碰见新人举办婚礼。复古的马车上坐着新娘,新郎和客人则都穿着优雅的礼服。


西恩富戈斯的小广场人群熙熙攘攘。在某个角落有些人聚到一起,他们并不聊天,只是低头玩手机。后来看明白了,有人在分享热点,其它人则聚集到这里上网。当然,热点不是免费的,需要交钱才能知道密码。看到这个场景我特别有感触。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生活水平如何,所有人都想与外界联系,与他人互联。以后古巴发展起来了,这个小广场估计就是古巴的中关村或者华强北。

在西恩富戈斯我们借宿的家庭有一栋两层小楼,只有男主人在家里。跟他聊天了解到他女儿移民去了加拿大,夫人也在那边帮着带小孩。等到雨季来临,游客减少,他也会过去。等到旺季的时候再回来打理房子。我想这样的家庭在西恩富戈斯甚至在古巴应该都不少。外界的封锁伴随的是对古巴人极其倾斜的移民政策。子女移民之后全家也不会搬走,子女寄回的外汇足够让家人在古巴也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房东家里就有不少在加拿大中国城买的电器。

我特别喜欢房东家二楼的阳台,如果以后真能买套大房子,一定要一个这样的阳台。拿上冰镇可乐,坐在外面看看书聊聊天打打麻将(当然没有在古巴打麻将),惬意至极。夜幕降临,天空慢慢暗下去。看见天边泛起一丝晚霞,喜欢拍照的我毫不犹豫冲了出去。等到回来,夜色已深,路灯也亮了。静谧的小城让你巴不得时间可以停下来。没有网络,你会忘了微信;不再拥挤,可以开始享受清净。突然觉得20年前不就过的这种生活吗?躺在屋顶看星星,听家长唠嗑。现在长大了,满世界到处跑,最后不还是想过以前的生活。没有看见外面世界时,总是不会满足于现状;见过之后就会知道什么才是最好。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吧。


颜色的海洋——特立尼达
行程的最后一站是特立尼达(Trinidad),台湾翻译成千里达,真是跨越千里才能到达的地方。特立尼达离西恩富戈斯不远,可以当天去当天回。特立尼达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1514年,前几年刚刚举行过500周年的庆祝活动。百度百科说特立尼达是“地球上正在消失的100个景点之一”,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特立尼达有个老教堂,连同前面的广场,全部都保存完好。鹅卵石铺砌的道路仿佛时光隧道,带你走进500年前的西班牙小镇。途中遇到一个欧洲来的旅行团,都是大叔大妈。跟着他们来到一家纪念品商店,里面出售现场制作的雪茄,大妈们蜂拥而上,你一根我两根一抢而空。看来这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啊。
小镇不大,我们继续沿着S形在里面穿梭。这里是颜色的海洋,任何颜色在这里都不显突兀,水蓝色、粉红色、浅绿色,应有尽有。后悔当时穿了一件黑色T恤,显得与这个美丽的小镇格格不入。

路过街边的小摊贩,再一次被古巴小镇浓郁的生活气息所吸引。西恩富戈斯如此,特立尼达也如此。其实这两个地方都是古巴挺有名的旅游景点,只是有机会去古巴旅游的人并不多,还没有打破这里的宁静。

去的那天是工作日,学校正在上课。学生都穿着整齐的服装。一种是浅黄色西裤加白色衬衫,我猜可能是中学生。一种是红色裤子(裙子)加白色衬衫,可能是幼儿园或者小学生。都说古巴全民教育全民医疗,这么统一的服装应该就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你看,我在班上又发现个小胖子。


当天回到西恩富戈斯,住宿了最后一晚。第二天准备启程返回哈瓦那。离开前,房东、司机小哥和路人甲合影留念。希望还有机会能回到这个安静的小城。

再回哈瓦那
为了不至于太赶,返回哈瓦那后我们再住了一晚。第二天再通过坎昆回洛杉矶。这样安排非常棒。在哈瓦那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阿梅尔巷——一个像798一样的艺术区,哈瓦那大学,以及附近的一个拿破仑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要买票,大约3 CUC。里面的收藏好得出奇,据说是法国境外最好的收藏。整个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富商的豪宅,从中可以窥见以前古巴上层社会的生活。从博物馆的窗户眺望出去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哈瓦那。回想过去一周的游历,觉得不虚此行。

后记
旅行一周,我只在特立尼达买了几个冰箱贴,其它什么也没买,这也是我一贯风格。但古巴确实有非常值得带回来的东西——雪茄和朗姆酒。
古巴雪茄可以称得上蜚声世界了,我印象中比较有名的牌子包括Cohiba和Guantanamera。我对烟草没啥研究,在何塞·马蒂国际机场买了一盒Cohiba和五支独立包装的Guantanamera。小盒装的Cohiba和国内的香烟差不多,里面有二十支。就这一盒把我给坑了。在墨西哥转机时,海关进行例行开箱检查(墨西哥海关很严,基本都得开箱检查),然后说我带了二十五支雪茄,超过规定的二十支,需要报关交税。我觉得很无语,我明明买的是一盒加五支……
古巴的朗姆酒也很著名,前面提到的鸡尾酒Mojito就用Havana Club作为基酒。Havana Club分好几款,3年款适合用来调鸡尾酒,7年款的直接喝也不错。最后在机场免税店买了一瓶7年款和两瓶3年款。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准备说再见。但再见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飞机一直被延误。去之前就听说古巴航班延误是常事,所以早有准备。墨西哥那边的安排也非常轻松,留了足够的缓冲时间。听不懂机场的西班牙语广播,我就一直盯着大屏幕看。离港时间一次又一次往后改,中间还换了一次登机口,到最后航班信息直接从大屏幕上消失了。我以为航班被取消,挨着每个登机口看有没有我们的航班号,来回的看,不断的看。在忐忑中等待了两三个小时,墨航的飞机终于缓缓降落在何塞·马蒂国际机场。这次真的该说再见了。
再见,哈瓦那!
再见,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