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跟爸妈一起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其实我不喜欢用知乎体做标题,但一时半会儿也没想到什么好的,就这样吧。

阳光撒进卧室

这是爸妈第二次来北京和我一块儿住,时间不长,刚好一个月。把爸妈送到机场后,朋友问有没有觉得很失落,家里没人做饭也没那么热闹了。这个问题顿时难住了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想了足足有好几天。

上次爸妈来北京时,一切都很陌生,很多事情他们并没有想法。对我而言,我也很新鲜,一些习惯也就随着他们,比如进门脱鞋还有在家吃早饭等等。但这次进京的阵势就不一样了,刚到家就从箱子里拿了一块砧板出来,告诉我以后用这块切菜,我那块留着切熟食就行。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事,我也并不在意用哪块砧板。但不断有这样的小事累积起来时我才猛然发现,我的生活早已被爸妈接管。

爸妈习惯喝小米粥;我习惯喝大米粥。
爸妈习惯吃白鸡蛋;我习惯吃煎鸡蛋。
爸妈习惯用色拉油;我习惯用橄榄油。
爸妈习惯每一餐都要丰盛,一定要吃饱;我习惯每一餐都要全部吃完,吃撑也不能剩。
爸妈习惯用他们在重庆买的小碗来盛咸菜;我习惯用我在宜家买的玻璃容器来盛咸菜。
爸妈习惯早点吃晚饭然后出去散步;我习惯先去健身房然后晚点吃晚饭。
爸妈习惯洗澡用香皂,最后一块儿快用完时赶紧又买了几块儿;我习惯洗澡用沐浴露,想着最后一块儿香皂用完就换成沐浴露。
爸妈习惯买佳洁士牙膏;我习惯用舒适达,佳洁士快用完时赶紧买了一支舒适达,扳回一局。
爸妈习惯把用完的抹布挂在水龙头上;我习惯把用完的抹布摊平在水槽旁边的桌上。
爸妈习惯边看电视剧边讨论剧情,这样家里热闹;我习惯一个人看书,这样家里清净。
……

不得不承认,虽是一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但实际上却糅杂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爸妈到北京后,我的生活仿佛按了暂停键,已经置备的东西爸妈会用他们自备的替代。当他们回重庆后,他们在北京的生活也仿佛凝固了,等到下次再来,没用完的佐料依然还在橱柜里。想起一个同事的故事,他爸妈和岳父岳母一起来到他家,等到晚饭的时候两个老太太都在厨房忙活。他们并没有互相帮忙,只是分别做了一桌适合自己口味的菜而已。

也许是因为处女座患有强迫症晚期的我对细节很敏感,所以能列出这么多生活习惯上的不一样。但即便像我这般敏感,我想一家人也不会因为这些小事闹得不愉快。但谁又知道呢?人本来就分感性的自我和理性的自我。理性的我们知道为这样的小事起争执太傻,随他去吧,但谁又能保证感性的我们没有受到这些小事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影响呢?想起《董小姐》里的那句歌词——“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理性的你已经接受了这件事,但感性的你也许还在抵抗。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想失落或者不失落都不是答案。爸妈在北京的时候,我喜欢把两间卧室的门都打开,他们在隔壁看电视,我在这边看电脑,虽然各干各的事,但同处一个空间,扭头就能望见彼此,这样的日子很好。爸妈不在北京的时候,哈哈,那还不得嗨个三天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