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3

悄悄听最美的风

默默看一生的景

——叶蓓《自在》

自由自在游日本

首先声明,我不是刚去了日本,是一年前去的日本。而且这也不是一篇游记,那么多人去日本,也轮不到我来写。办签证订酒店请找携程;看攻略查路线请找蚂蜂窝;如果缺钱,就不要再刷朋友圈了,好好工作多加班才是正道。在这里啰嗦一篇,就算写给自己吧。也写给家人和朋友,同时还写给我未来的家人和朋友。

东京机场

一个人的旅行

记不太清这是不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但肯定是第一次意外的独自旅行。本来约了朋友一起去日本,但阴差阳错只有我的签证办下来了。我也将错就错,来了一次一个人的旅行。对比和朋友家人同事以及跟团出行,我还挺享受一个人的旅行——不用麻烦别人、也不会被人打扰。放得一身轻松,自由自在想干嘛干嘛。如果不是一个人出行,我想下面这些事不太有机会做,至少不太有机会都做:

东京湾

每天步行三万步——都说东京地铁发达,但在东京那几天我很少搭地铁,大部分靠步行。在大街小巷穿梭是我喜欢的感觉。每天三万步,我很享受,你残了么?

为了拍照在一个地方等很久——也许为了等合适的光线、也许为了拍延时,有时我会待在一个地方直到天荒地老。等到花儿都谢了,我依然兴致勃勃,你疯了么?

反复去同一个地方——不太在意有没有看到别人都想看的风景,却更在意喜欢的风景有没有看够。喜欢的地方,去了一次还想再去,你还去么?

已经饿扁仍然跑很远去排队吃饭——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不紧不慢查一下想要去的餐馆,花一个小时到那儿,再排上一个小时的队。我扛得住饿,你还好么?

如果觉得以上事情都还好,麻烦告诉我一声,下次旅行我得拖上你。

东京街道

热情的同事

在以前,工作和个人生活我分得很开。出去玩一般不告诉同事,只是发邮件说一声下周我要休假,不会提及去哪儿。不过这次去日本不太一样,准备行程时我就很开心很期待。走之前还给各位同事发邮件高调宣布我要去日本玩一周,告诉他们别来烦我,俺要潇潇洒洒的玩(此处仰天大笑……)。可以想象,邮件发出去之后,各位同事纷纷回复,祝我玩得开心;当然肯定也有同事在背地里想,不就去个日本嘛,嘚瑟啥,哈哈。不过有一位A同事,他的回复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东京塔上看东京

超出预期是因为我觉得A同事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简单的着装、朴实的言谈,怎么看也不像个浪子。但是A同事却给我准备了一张极其详细的列表,囊括了东京和大阪各种好玩的酒吧。有的还很隐蔽,连怎么走都写清楚了。当然其中也穿插了若干正经吃饭的地方,比如一兰拉面等等。收到他的回复我甚为意外。后来跟他聊天才知道,日本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不仅自己去,还带着弟弟一起去,几乎每一两年就去一次。我回来之后还跟他聊了聊我的日本之行,感觉以后得跟着A同事一起去才好玩。

歌舞伎町

从那以后,我感觉没必要把工作和个人生活分那么开。如果同事们都很好,多多分享一些个人生活也无妨。就不必花费心思考虑一条朋友圈该给谁看不该给谁看了。总之,我就想着如果生活只有一个圈子那该是多简单。

一兰拉面

谨贺新年

我是元旦之后第二天去的日本,因为那个时候机票住宿最便宜。去了之后明白了,便宜有便宜的道理——日本人民都放假了,大东京街头并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店也关了,好玩的好吃的一律没有。好多门店前都会贴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谨贺新年。最开始我还觉得新年气氛很浓嘛,仔细看才发现上面写的都是门店关闭的时间。后来看见谨贺新年我就知道要挨饿。

东京新年景象

最惨的是在六本木逛那天。六本木本来以夜生活及西方人聚集而闻名。而我看到的六本木那叫一个冷清啊。本来还查了几家米其林餐厅,但逛了两个小时之后无奈的发现要么都关了要么看门店我就没啥食欲。所以就饿着肚子一直走。谨贺新年、谨贺新年、一直都是谨贺新年……路上还偶然发现原Hulu Japan的办公室,但仍然没有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谨贺新年、谨贺新年……

Hulu Japan办公室

今年在北京过年,准备初二的时候去三里屯逛逛,估计能看到相同的景象。

东京小聚

出发前在脸书上看见高中同学莽娃儿发了张东京某公园的照片,我就点了个赞然后留言说我马上也要去东京。莽娃儿几乎不在脸书上发照片,我也不是每条脸书的更新都看。但偏偏莽娃儿就在这时发了一条而且被我看见了。联络联络,准备在东京聚聚。正好同期还有一个高中同学也在东京玩,这一下就凑了三个,似乎比在北京搞一次聚会还容易。

这也再一次印证了大家要勤更新状态,要不然好多相聚就会擦肩而过。

从东京天空树看富士山

找了一家居酒屋,美美的吃了一顿。完后莽娃儿给我推荐了一家品质极好的寿司店——梅丘寿司の美登利総本店,让我第二天试试。我也没多问,想想这么有名的店随便查查肯定能找到。回去一查,果然有;不仅有,而且有好多家。最后我准备去梅丘那家,毕竟叫梅丘寿司嘛。坐了一个多小时地铁,终于到了,前面排了好长的队。等座儿时我给莽娃儿发微信:

我:“找到了,好多人排队,看来确实名不虚传,就是太远了”
莽娃儿:“远?你去哪儿了”
我:“梅丘啊”
莽娃儿:“梅丘是啥?”
我:“……不是梅丘寿司么?我坐地铁来梅丘了啊”
莽娃儿:“……不知道有梅丘这地儿”
我:“我看上面写的総本店,应该这儿是总店吧”
莽娃儿:“所有店写的都是総本店……”
我:“……”

梅丘寿司の美登利総本店

梅丘寿司の美登利総本店的寿司

我猜莽娃儿当时也很崩溃。要是换北京,估计已经到廊坊了吧。不过那家店确实不错,以后去在渋谷就可以吃到。

鳗鱼饭

当时安排的行程是东京4天大阪3天。相比于大阪,其实我更喜欢京都,后者更像是一个大的历史博物馆,陈列了日本历史的精华。在那几天,大阪仅仅是每晚落脚和吃章鱼小丸子的地方,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坐火车去京都,颇有坐地铁上班的感觉。

大阪城

大阪

大阪到京都的火车并不挤,都有座。拿出詹宏志先生的《读书与旅行》,迎着朝阳正好读到京都这一章。有詹先生的故事做伴儿,旅途仿佛也不再是我一个人。在书中詹先生提到了京都的一家鳗鱼饭以及他们一行人在那里用餐的故事,考虑到我本身就是鳗鱼饭的忠实粉丝,还有啥可说的,中午就去那儿。

花见小路

那家鳗鱼饭在花见小路附近,具体地址我记不太清了。我不习惯预约吃饭的地方,觉得行程会比较死板,更喜欢随性的方式——直接上门。第一次到鳗鱼饭小店大约中午十二点,老板娘说已经客满,很客气的请我一小时后再来。也好,没有什么比京都的巷子更适合溜达了,我就在外面转了一圈。回来后老板娘说还是没有座,但她见我真的按时回来,也不太好意思再拒绝,于是领我进去在后厨旁边的一张桌子坐下。那张桌子只能一个人用餐,再次体现出一个人旅行的优越性,哈哈。其实后面还有几位游客也想进来,然而都被老板娘委婉拒绝了。

鳗鱼饭

不愧是美食家推荐的地方,这里的鳗鱼饭鲜嫩多汁,一口下去几乎就不想停下来。鉴于我文字功底薄弱,这里就不多描述了。跟北京较好的鳗鱼饭相比,京都的这家还要技高一筹。也正是因为这次美妙的经历,之后的旅行我都会先看一本书或者带一本在身边。这样的旅行会有非同一般的乐趣。

艺伎啊,你怎么还不出来?

花见小路是京都一个比较有名的景点。我去的时候碰见一大群人排着队拿着专业相机似乎在等着谁的到来。我也凑上去等了一会儿。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啊。我当时突发奇想,觉得今天是不是碰上什么大人物了。一般的小人物哪需要等这么久啊。我满怀激动,一定要和那帮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们一起等下去。

等待艺伎的人们

又过了十五分钟,还是什么都没发生啊。难不成今天真有特别特别重要的人物要出现?虽然还有一丝激动,但我等下去的决心已经开始动摇,慢慢沿着队伍往前挪步。路上并没拉警戒线,但摄影发烧友们自觉地整齐地站在路的一侧,前排还有不少人自带小板凳已经坐下。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至少说明这将是一次漫长的等待。走着走着,发现大家的镜头都对着对面的一座老茶屋。我猜大人物会从这里出来吧,于是绕到人群后面找了个地方站好继续等。一来我站的位置确实好,正对茶屋;二来已经等了这么久,现在放弃有些舍不得;那就再等等吧。然而一眨眼半个小时又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发生。

这次我真的放弃了,迈步前往附近的巷子溜达。大约一小时后再次回到花见小路,我真是服了。这里的时间就像静止一样,大家还是在等,而且什么都没发生。我大摇大摆从花见小路穿过,不再想着加入等待的大军。而就在这时,前面开始躁动起来,后面也开始躁动起来,突然从附近小巷冒出好多艺伎。一时间快门的咔擦声此起彼伏,人们争相拍摄艺伎的芳容。我也掏出手机啪啪按了几张,还和几个艺伎擦肩而过。这么容易就拍到了,回想前面的等待,图的是啥呢?

艺伎

艺伎

一对儿小铃铛

回北京的时候从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起飞,当时手里还拽着400日元的硬币(大约24人民币)。作为一名资深处女座,我的强迫症来得非常及时——一定得把这400日元用掉。我开始挨个逛机场的商店,终于找到一对儿小铃铛,刚好400日元,想都没想买了挂在背包上。简直就是完美!但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好几个朋友都觉得这样太gay了,gay就gay吧,whatever~